「流量來源」維度會提供相關資訊,協助您瞭解流量來源、使用者到達網站/應用程式的方法,以及用來提高這類流量的特定行銷做法。進一步瞭解流量來源維度
部分流量來源維度名稱的前置字元納入「最初招攬到使用者」(例如「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的來源」) 或「工作階段」(例如「工作階段來源」),以便提供更多歸因資訊。本文將介紹每種前置字元 (也就是範圍),以及根據不同範圍所顯示的資訊類型。
本文內容:Traffic Sources in Google Analytics
瞭解使用者、工作階段和事件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按下列階層分類使用者、工作階段和事件:
- 使用者
- 工作階段
- 事件
- 工作階段
「使用者」是指與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互動的使用者。舉例來說,如果有兩位不同的使用者與您的網站互動,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將他們視為各別的使用者。如果單一使用者離開您的網站後又回訪,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將這兩次造訪視為來自同一位使用者。進一步瞭解使用者
工作階段是指從使用者造訪網站或應用程式,到離開網站或應用程式的這段期間。舉例來說,如果有人造訪您的網站,並將商品放進購物車後離開您的網站,但在隔天又回到您的網站購物,這時系統會將這兩次造訪分別計為不同的工作階段。進一步瞭解工作階段
事件是指工作階段內不同的使用者互動。在之前的例子中,把商品放進購物車、離開電子商務商店和購買商品等,都是可以做為事件來評估的互動。您可將對自己商家而言最重要的事件標示為轉換事件。進一步瞭解事件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識別使用者的方式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根據您在資源中選擇的報表識別資訊選項,以及使用者的瀏覽器或裝置設定來識別個別使用者。
舉例來說,如果您在資源中選擇混合報表識別資訊,Analytics (分析) 就會考慮透過 User-ID、裝置 ID、Google 信號和模擬資料來識別使用者。如果其中任何識別資訊相同 (例如使用者在不同工作階段中具有相同的 User-ID),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將該使用者視為同一位使用者。
如要進一步瞭解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中的報表識別資訊選項,請參閱「報表識別資訊」。
瞭解範圍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將獲取新客資訊分成使用者、工作階段和事件這三個群組 (也就是範圍),並在部分維度的名稱中加上前置字元,方便您瞭解資料所屬的群組。
以使用者為範圍的維度
以使用者為範圍的維度會顯示新使用者的來源。這類維度一律以「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為前置字元,例如「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的來源」維度 (此維度會顯示最常見的新使用者來源)。使用者返回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時,指派給所有這類維度的值不會改變。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在「使用者開發」報表中,顯示以使用者為範圍的維度相關資訊。
舉例來說,如果「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的來源」維度的值是「自然搜尋」,代表使用者首次抵達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時,是透過自然搜尋 (例如 Google 搜尋)。
與「事件計數」等指標搭配使用時,「自然搜尋」維度值會顯示透過自然搜尋 (例如 Google 搜尋) 抵達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且觸發了任何事件的新使用者人數。舉例來說,假設「事件計數」欄和「自然搜尋」列顯示 757,949 (請見下表),表示透過自然搜尋抵達的新使用者在第一個工作階段中,觸發了 757,949 次事件。
如果將「事件計數 (所有事件)」變更為「事件計數 (add_to_cart)」,您就會看到透過自然搜尋抵達的新使用者在第一個工作階段中,觸發「add_to_cart」事件的次數。
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的媒介 + |
參與度 |
事件計數 (所有事件) |
轉換次數 (所有事件) |
總收益 |
總計 | 60.41% | 2,681,227 | 69,325.00 | $159,359.77 美元 |
自然搜尋 | 68.25% | 757,949 | 20,693.00 | $32,042.15 美元 |
單次點擊出價 | 51.22% | 160,254 | 9,473.00 | $2,933.50 美元 |
參照連結網址 | 64.44% | 161,321 | 4,372.00 | $3,260.64 美元 |
以工作階段為範圍的維度
以工作階段為範圍的維度會顯示新使用者和回訪者啟動新工作階段時的來源。這類維度一律以「工作階段」為前置字元,例如「工作階段來源」維度 (此維度會顯示最常見的新工作階段來源)。每當使用者返回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時,系統就會將新值指派給這類維度。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在「流量開發」報表中顯示以工作階段為範圍的維度相關資訊。
舉例來說,如果「工作階段來源」維度的值是「自然搜尋」,代表使用者抵達您的網站或應用程式時,是透過自然搜尋 (例如 Google 搜尋)。
與「事件計數」等指標搭配使用時,「自然搜尋」維度值會顯示源於自然搜尋 (例如 Google 搜尋),且使用者觸發了任何事件的新工作階段數。舉例來說,假設「事件計數」欄和「自然搜尋」列顯示 888,666 (請見下表),表示透過自然搜尋抵達的使用者觸發了 888,666 次事件。
如果將「事件計數 (所有事件)」變更為「事件計數 (add_to_cart)」,您就會看到透過自然搜尋抵達的使用者在工作階段中觸發「add_to_cart」事件的次數。
工作階段媒介 + |
參與度 |
事件計數 (所有事件) |
轉換次數 (所有事件) |
總收益 |
總計 | 60.41% | 2,681,227 | 69,325.00 | $159,359.77 美元 |
自然搜尋 | 67.33% | 888,666 | 21,139.00 | $55,912.49 美元 |
單次點擊出價 | 52.22% | 160,720 | 9,185.00 | $2,294.65 美元 |
參照連結網址 | 65.27% | 231,175 | 4,530.00 | $11,758.08 美元 |
以事件為範圍的維度
以事件為範圍的維度可協助您將功勞歸給使用者觸發的轉換事件。這類維度不包含前置字元,例如「來源」或「媒介」。非轉換事件的來源和媒介為「(未設定)」。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在「模式比較」和「轉換路徑」報表中,顯示以事件為範圍的維度相關資訊。舉例來說,下表說明「模式比較」報表可能包含的內容,其中顯示「媒介」維度中每個值的各種指標:
Google 付費管道的最終點擊模式 | Google 付費管道的以數據為準模式 | |||
媒介 + | 轉換次數 | 收益 | 轉換次數 | 收益 |
總計 | 69,325.00 | $159,359.77 美元 | 69,325.00 | $159,359.77 美元 |
自然搜尋 | 20,139 | $52,932.49 美元 | 20,136.78 | $52,932.49 美元 |
單次點擊出價 | 9,135 | $2,134.66 美元 | 9,138.93 | $2,134.66 美元 |
參照連結網址 | 4,392 | $11,358.19 美元 | 4,382.29 | $11,358.19 美元 |
Analytics (分析) 歸因功勞的方式
Analytics (分析) 會使用不同的歸因模式,將功勞歸給廣告、點擊,以及引導使用者前往您網站/應用程式的路徑中發生的其他互動。
針對以使用者為範圍的維度和以工作階段為範圍的維度,Analytics (分析) 會使用付費和自然管道最終點擊歸因模式。歸因模式變更時,以使用者為範圍的維度和以工作階段為範圍的維度不會受到影響。
針對以事件為範圍的維度,Analytics (分析) 會使用您選取的歸因模式,但 Analytics (分析) 預設使用以數據為準歸因模式。只要報表包含以事件為範圍的流量維度,一律會採用您選取的歸因模式。
例子
線上零售商小岱設定了 Google Analytics (分析),以瞭解使用者如何找到自家電子商務網站。以下說明某位客戶在電子商務網站上的路徑,以及小岱可以如何透過 Analytics (分析) 中的報表瞭解客戶流程。
起始工作階段
小山是電子商務網站的客戶,他透過非付費的 Google 搜尋結果找到該網站。小山點選搜尋結果後,前往電子商務網站並瀏覽部分產品,然後訂閱電子報。幾天後,小山點選電子郵件行銷廣告活動中的連結,然後返回網站完成購物。
小山的路徑如下:
更多工作階段
一週後,小山點選 Google 搜尋廣告、瀏覽產品並將產品加入購物車,然後將產品網頁加入書籤。在第三個工作階段的中途,小山點選連結來瀏覽產品,該連結的 Urchin 流量監視器 (UTM) 參數為 utm_source=
。一星期後,小山使用書籤開啟產品網頁,然後前往購物車頁面購買產品。
"internal_promotion"
小山的路徑如下:
結果
店主小岱在 Google Analytics (分析) 中看到下列結果:
以使用者為範圍的維度
系統會在使用者層級指派「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的來源/媒介」,代表在第一個工作階段中招攬到使用者的來源/媒介。
使用者 | 最初招攬到使用者的來源/媒介 |
---|---|
小山 (使用者) | Google/自然搜尋 |
以工作階段為範圍的維度
系統會在工作階段層級指定「工作階段來源/媒介」,代表工作階段的來源。透過直接入站啟動的工作階段會歸給該使用者最後已知的來源/媒介。
工作階段 | 工作階段來源/媒介 |
---|---|
工作階段 1 | Google/自然搜尋 |
工作階段 2 | 電子郵件/電子報 |
工作階段 3 | Google/單次點擊出價 |
工作階段 4 | 合作夥伴/聯盟 |
以事件為範圍的維度
下表顯示上述例子中所觸發每次事件的轉換次數。這份表格包含使用者觸發每次轉換事件時的轉換路徑。雖然 view_item
事件觸發了兩次,但該事件不會標示為轉換,因此沒有轉換路徑。
轉換次數和轉換路徑的定義如下:
事件名稱 | 事件計數 | 轉換次數 | 轉換路徑 |
---|---|---|---|
first_visit | 1 | 1 | Google/自然搜尋 |
purchase | 2 | 2 |
Google/自然搜尋 > 電子郵件/電子報 Google/自然搜尋 > 電子郵件/電子報 > Google/單次點擊出價 > 合作夥伴/聯盟 |
add_to_cart | 1 | 1 | Google/自然搜尋 > 電子郵件/電子報 > Google/單次點擊出價 > 合作夥伴/聯盟 |
view_item | 2 | 0 | - |
接著,Analytics (分析) 會根據您在資源設定中選取的歸因模式,將轉換功勞歸給各項「來源/媒介」。在本例中,我們使用預設的以數據為準歸因模式。「來源/媒介」的歸因僅適用於標示為轉換的事件:
來源/媒介 | 轉換次數 |
---|---|
Google/自然搜尋 | 1.3 |
電子郵件/電子報 | 1.1 |
Google/單次點擊出價 | 0.6 |
合作夥伴/聯盟 | 1 |
直接/(無) | 0 |
注意:Google Analytics (分析) 會為使用者轉換路徑中的各個接觸點分配不同的權重。這些數據僅供參考,不一定代表 Google 為每個接觸點分配的實際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