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在 Google Analytics 中產生新事件與建立目標對象觸發條件之間的差異
下表簡單列出了在 Google Analytics 中產生新事件與目標對象觸發條件的主要差異:
產生新事件 | 目標對象觸發條件 | |
---|---|---|
資料範圍 |
活動 |
使用者、工作階段或事件 |
事件限制 |
最多 50 個現有事件的修改項目,以及最多 50 個新事件。 也有收集限制 (例如每位使用者每天 10 萬個事件)。 |
每個資源最多 20 個目標對象觸發條件 (根據每個資源最多 100 個目標對象的限制) |
計算時機 | 用戶端 (在資料傳送到 Google Analytics 前) | 使用者成為及/或更新目標對象成員時的資料處理期間 (在資料傳送到 Google Analytics 後) |
顯示在 Chrome 開發人員工具的「網路」分頁中 | 是,因為是在用戶端上計算 | 否,因為是在資料處理期間計算 (而非在用戶端上) |
gtag.js/Google Analytics for Firebase SDK 依附元件 | 是 | 否 (可使用 Measurement Protocol/資料匯入運作) |
修改參數/值 | 是 | 否 |
子資源和綜覽資源支援 | 否,因為這會影響用戶端收集到的資料。 | 是,因為目標對象觸發條件事件會與用戶端收集到的資料分開處理。 |
注意:目標對象觸發條件和自訂事件的用途不同,且分別在不同的網域 (伺服器和用戶端) 中運作,因此目標對象觸發條件無法用於建立自訂事件。系統會在使用者成為及/或更新目標對象成員時的資料處理期間 (在資料傳送到 Google Analytics 後) 計算目標對象觸發條件。系統會在用戶端 (在資料傳送至 Google Analytics 前) 產生自訂事件。